我30歲..家裡沒有留任何東西給我...沒錢、沒車、沒房..
白手起家,甚至可以說是『由負起步』(家裡有留不少負債給我)
我知道...光靠努力(爆肝)工作的薪水我絕對無法翻身。
我必須努力追求大家所謂的「被動收入」網賺、房地產、基金、傳銷.....所有非時間、勞力換取的收入
而我把過程紀錄在這&與大家一起分享
[你一定要訂閱的電子報-請按我]

↑↑↑記得『 +1 』喔↑↑↑

2011年7月1日 星期五

Yahoo!奇摩新聞-財經: 理財放眼國際 獲利更可觀 (中央社)

Yahoo!奇摩新聞-財經
Yahoo!奇摩新聞-財經

理財放眼國際 獲利更可觀 (中央社)
1 Jul 2011, 3:19 pm

理財放眼國際 獲利更可觀

更新日期:2011/07/01 22:19

理財達人系列報導(11)(中央社記者沈孟燕台北1 日電)理財只看財經版?錯了!國際新聞中隱藏許多投資密技!財經趨勢觀察者林志昊從國際情勢中挖掘出獲利路徑,更進一步將世界地圖納為自己的財富版圖。

非財經背景出身,林志昊目前任職於外商資產管理公司,並經常擔任分析未來趨勢要角,憑藉的不是生硬的報表數據,畢業於東吳大學政治研究所國際關係組的他,將國際視野放入市場分析中,另闢蹊徑透視出財經數字背後深藏的意涵,更精準看見與眾不同的投資趨勢。

他以自己2009年選擇投資印尼基金的經驗為例,說明以國際情勢作為基礎的重要性。

他分析,早期印尼排華,加上中國大陸經濟尚未發展,印尼與中國大陸關係疏離,反而和美國互動密切;不過,長期下來,美國卻對印尼疏於經營,林志昊以職場作為比喻,當時美國如同老闆,將屬下印尼的貢獻視為理所當然。

中國大陸經濟崛起後,情勢丕變,中國大陸開始積極經營東南亞市場,印尼成為其拉攏對象;美國當時始驚覺有拔樁危機,不得不努力與過去熟悉的亞洲夥伴重建關係。作為世界第四人口大國,加上與美國互動的歷史背景,印尼自然成為首選。

從上述國際新聞抽絲剝繭,讓人看好印尼未來發展,2009年林志昊因此撇下當時火紅的中國大陸、印度,鎖定相對冷門的印尼作為基金投資標的。

後續印尼果然在中美角力戰中,佔盡優勢,不但中國大陸積極投資印尼,美國總統歐巴馬更於2010年11月訪問雅加達,釋出利多,反應在投資理財中,印尼股市受此激勵傲視亞太,從2009年至今大幅獲利不衰。

從過去的歷史脈絡中,足以洞悉未來發展,但國際上,卻經常出現如九一一事件、日本三一一大地震等令人措手不及、意料之外的天災人禍,這些突發狀況稱之為「黑天鵝事件」,往往重挫全球經濟,造成許多人財產一夕崩盤。

面對如此難以預期又容易引爆高危機的黑天鵝事件,投資人該如何自處?林志昊指出,黑天鵝事件無可避免,投資人應學會一方面依照平時厚實的國際觀做出冷靜判斷;另一方面從中學習,不斷改進。

當突發狀況出現時,國際間將會如何反應、互動,並非毫無依據,林志昊指出,國家間宛如人際互動,深入體察過往國家間互動,自然可推斷國際版圖如何重整,投資方向便顯而易見。

林志昊以當前歐債危機為例,從過往的歐盟組織經驗來看,他認為歐債問題恐無法解決。

他表示,歐盟之所以成立,德國與法國在其中扮演主力,以人際互動來看,如同一個團體中的兩位老大哥,力求凝聚團體,無論如何都不太可能讓加入歐盟的國家出走,因而有債務危機的國家們吃定老大哥,只想得到奧援而不積極自救,甚至會想要把自己國家弄得更慘,進而博取同情眼光,逼使德法最後不得不出手相救。

洞察國家互動及人性,他在歐債爆發初期就告知同事,歐盟債務問題只會持續擴大,進而影響歐洲經濟問題。後續歐債從愛爾蘭一路延燒到希臘,迄今未露出解決曙光。

國際觀的影響如此廣泛,但談及國人的國際觀,林志昊感嘆台灣人的國際觀往往受限於美國與日本,從書店中的外文書多是英文和日文,便可看出國人較仰賴這兩個文化所提供的知識。

其他國家的資訊卻少得可憐,例如關於拉丁美洲的繁體中文書寥寥可數,但拉丁美洲擁有豐富礦產、石油與原物料,對整體世局,甚至日常生活的影響相當深遠,可惜國人普遍對拉丁美洲認知不多,足見國際觀的匱乏。

至於該如何培養國際觀,從中洞燭機先?林志昊建議,投資人應多充實國際知識,多方學習,除了台灣的國際訊息,可多接觸其他國家報導,例如歐洲、中國大陸等,從不同國家的角度,解讀訊息,拼湊出更完整資訊,才能適時做出更準確的投資判斷。

不再只是盲目把自己的血汗錢交給理專或漫無目的投入陌生市場,林志昊的經驗清楚說明,長期豐富自己的知識,培養深厚國際觀,有助於讓投資獲利更可觀。1000701

(中央社記者沈孟燕台北攝 100年7月1日)

RSSリーダーで見るために変換しています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