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張謙昆山28日電)在第一屆兩岸產業合作論壇上,兩岸的官員和學者專家今天提出雙方可在環保、新能源、雲端計算、旅遊、文化創意等產業進行合作,同時訂定產業標準,打破歐美的壟斷地位。
兩岸官員和學者也特別強調兩岸在訂定行業標準上的合作,且認為歐美經濟因金融風暴而遭受打擊後,為兩岸提供了合作契機。
以論壇共同召集人身分出席的中華民國經濟部次長黃重球致詞時指出,全球經濟動能已逐漸從歐美市場轉移至新興市場,其內需市場商機的龐大支撐將為產業未來標準及產品規格制訂發展提供基礎。
他表示,兩岸產業分工完整,未來結合標準應用的技術創新將創造更多市場,尤其是針對新興市場提供新的亞洲觀點的整合創新應用,未來深具潛力。
黃重球說,在新興產業方面,兩岸都積極布局,如何結合雙方優勢,選擇重點領域如LED、電動車、綠色能源、智慧城市、雲端智慧、精密機械等,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高級顧問、論壇共同召集人張曉強則指出,深化兩岸產業合作特別是加強新興產業合作,需要改變過去跟隨歐美日產業發展、以歐美日品牌和標準代工生產為主的軌跡。
台灣的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詹文男在分組討論上表示,歐美經濟不理想,此時正是兩岸合作訂定產業標準的時機。
他說,兩岸討論產業標準已有很長時間,但沒有太大成果,原因是過去市場由歐美主導。「可是,現在歐美經濟狀況不理想,很多在研發上腳步都緩慢下來,整個新興經濟動能在新興市場,尤其在大陸這一塊」。
詹文男指出,兩岸合作訂定標準,在各行業都有機會,如雲計算或下一代影像顯示,這些都有機會成為大中華標準,進而成為亞洲標準甚至推動成為國際標準。
但他坦承,兩岸在這方面的合作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中國大陸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高志前也指出,兩岸無論在新興產業如電動車、新能源和文化產業等,都有很廣闊的合作前景。
但他說,兩岸產業進行合作,不只是研究機構的工作,必須引進業者參與,因為他們知道市場的需要。
由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經合會)產業合作工作小組舉辦的首屆論壇,上午起在江蘇省蘇州市轄下昆山市舉行,為期一天半,約有300人出席。
與會人士包括黃重球,及以大陸兩岸交流協會常務副會長身分出席的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鄭立中。
論壇主要討論未來兩岸產業合作潛力領域及模式、如何透過產業合作帶動雙向投資,及如何落實兩岸產業合作。
本屆論壇由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和兩岸產業研究諮詢小組協辦。100102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