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領袖教育基金會和北京交通大學共同舉辦「兩岸大學青年全球環境論壇」,並以「綠色奇蹟」為論壇主題,與會人員包括大陸北京交通大學等9所大學師生、台灣清華大學等12所大學師生,將近200人,為年度大規模之兩岸青年活動。(圖文/楊萬雲)
主題為綠色奇蹟的「兩岸大學青年全球環境論壇」,面對嚴肅的環境議題,有興趣的同學則是十分認真的做筆記,仔細聆聽論文內容;沒有興趣的同學則是昏昏欲睡,希望論壇趕快結束。(圖文/楊萬雲)
【記者張舒涵台北報導】「藍色經濟」、「永續發展」是什麼?兩岸大學生對全球環境議題認知相去甚遠,利用網路召開線上會議、利用電子郵件、寄運書籍跨海討論,花上1、2個月的時間合寫論文,以城市農園、藍色經濟、綠建築等環境議題研究討論。
「2011兩岸大學青年全球環境論壇」24、25日在台登場。由世界領袖教育基金會及北京交通大學合辦。參與成員來自北京大學、北京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廈門大學等知名大學,台灣則由台灣大學、政治大學、成功大學等校派出代表。共9所大陸大學、12所台灣大學,近200名師生參與,分享數個月來的研究成果。
為糧荒找生機
花費近2個月的時間發表的論文「城市播種計劃研究-以台灣及墨西哥為例」是4名陸生與4名台生共同的研究。中興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的學生張淇瑋提出研究動機,世界上多數國家糧食依賴進口,糧食價格隨國際物價波動,近年全球可更地面積減少,有錢也未必能買得到糧食,因此團隊尋找解決此問題的方法,分析墨西哥最成功的城市播種計劃,也探討城市菜園在台灣的發展。
相隔海峽兩岸,素未謀面的台陸生分工研究,台灣生實地到台中探訪,大陸學生蒐集整合墨西哥城市菜園的經驗,每周五早上7點開會。加州柏克利分校生物工程學系生物工程學系李珅指出,墨西哥和台中的城市菜園都增加了土地使用率,但動機大相逕庭,墨西哥是因為政府想解決通貨膨脹問題,讓人民從消費者轉為生產者,自給自足;台中城市菜園是為了提供人民體驗鄉村生活而設計,由民間機構自行運作。
中興大學行銷學系張菱珍指出,實際到台中城市菜園探訪3位承租農地的受訪者發現,承租土地種菜的人多半將城市栽種視為休閒娛樂與運動,多半為退休者,也有民眾表示:「承租土地種菜可降低出門娛樂的慾望,因為出去一定會花費更多。」
城市菜園計劃的研究讓許多學生增廣見聞。北京電郵大學網路工程四年級生劉趁談到,過去對菜園計劃,僅止於一個名詞,透過研究、蒐集資料才發現,城市菜園並非只在城市裡種植蔬菜、水果,還能維持國家的政治安定,更可以發展成自己自足的糧食供應系統,間接降低運費成本與蔬菜售價,甚至增加人民生活情趣,是找回土地與人之間的情感辦法之一。
促雙方學術交流
兩岸學生和寫論文的活動增進了學生對彼此學術文化的認識。上海交通大學人文漢語文學院專業學系二年級沙靜雯表示,在台所謂的「永續發展」,在中國大陸稱為「可持續發展」,一開始雞同鴨講,經由不停地討論,慢慢認識、調整腳步。
台灣大學光電研究所謝旻謙也笑說,起初談到「藍色經濟」,有些大陸團員認為是開發大海的經濟建設,但台灣學生所指的是,企業、創新者和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化經濟體,可開放使用商業模式追求生活品質,卻也能兼顧生態永續的作法。
基於地緣和文化差異,台灣和大陸重視的環境議題和研究方式各有差異,但透過學術交流,謝旻謙發現,大陸學生很會找資料,邏輯性完整且全面,時常能提出創意想法,打破過往對大陸學生思想守舊的刻板印象,拓展學習動機與個人視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